赵智凤造像,米粮铺老乡恪守孝道。
老父多年辛苦劳作,眼睛染疾,眼眶充血,出现血丝。在米粮诊所取药,使用眼药水,一年多未见好转。有一次,我带上我的医保卡。在区中医院,电话联系老父来检查眼睛,可老人不愿查。后来查出糖尿病的日子晚了三年多。年事已高,糖尿病出现多种并发症,又患上慢性肺炎。老人患病数年,多次住院治疗,我们抽时间请假到住院部护理,陪老人治病。
我老人的家位于渝西大足米粮铺。母亲曾被大足县妇女联合会评为“好家长”。老人晚年,已有预感,时日不多了。他有一个心愿,让我们将他的鲁班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。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。一项遗产认定需数月,耗费大量资金。联系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,工作人员答复可以捐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。
老父自己琢磨,研制鲁班凳。鲁班凳为一块整木手工制成。先把树木锯为短节,修整成长方体。依尺寸划线。锯出线缝,用凿子打掉多余部分。有的地方用手锯细心加工。无榫,不用钉钉。做好用砂纸打磨,用桐油漆。为了求新求变,进一步自主创新,制作异型鲁班凳。他做的鲁班凳,能固定下来,不会摇摆,不会轻易倒下。虽然年岁大了,他坚持多年手工制作,精益求精。一般的鲁班凳,关节处极易松动,变形后不牢固。鲁班凳工艺较为复杂。他升级后制作的鲁班凳,改变了关节的旋转方向,让两个关节与中间关节卡紧,精确对接。接受孙子的建议,作品臻于至善。老父制作的鲁班凳与以前的鲁班枕比较,完成度特别高。他的鲁班凳,小巧玲珑,做工精美,十分光洁,手感好。装配完成,十分牢固,不会散架。群众叹为观止。本地县志尚无鲁班凳的记录。2019年12月老父委托子女代捐一张鲁班凳,收藏于大足区美术馆,12月23日签发收藏证书。
老人从小教育我们尊老爱幼,多行善,不做违法的事。赵智凤在宝顶,历经70载岁月,宝顶佛湾造像,一门心思宣传善、孝文化,功德无量。晚年对赵智凤的故事,老父总想多了解一些。我在网上买了一本团结出版社的《赵智凤传》。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里,我经常寻找讲述赵智凤的音频、视频,用手机播放给老父听、老父看。老人晚年虽遭遇病魔,但生活乐观,精神爽朗。
2020年8月28日我独自一人,再次行走宝顶老街,拍照许多张。回家后心情舒畅,写了诗。几经修改,正式定名《智凤善举》。
关于老父制作鲁班凳的经历,结合我们的多年记忆,我又于2021年10月在网络发表散文,图文并茂。老父让我们给他人看,颇感欣慰。